悠悠凤凰
日出前的凤凰格外静谧,灯影中的古巷依稀可见。
石板路泛着光,凝重的青色蜿蜒到视线之外。
青石路通往何处?清之雄关,宋之晓月,还是溯往汉唐?古道依旧,南来北往的人如今安在?路太长了么?或许是吧,岁月老人走了数百年,仍未见终点。
云层破晓,晨曦东来,除却了夜的朦胧。虽门户紧闭,小巷已然苏醒。那若有若无的声响,是风的低吟,还是心声的回荡?幽幽古巷,千年不变地诉说着永恒。
日出东山,早起者从四面八方涌来,汇成人流,激发出古镇的强盛生命力。
两个老妇迎面走来,发髻盘起 ,鬓角的纹丝却透出几分沧桑,抑或这就是古镇人留给我的影像?我拿起了相机,两位老妇却颇羞涩,旋即很是认真的看了照片,并留下地址。
走古街,穿小巷,虽然穿着繁琐的苗家服饰并不多见,但建筑、装饰中无不散发着浓郁的苗家气息。
为品尝苗家的米豆腐,我来到“来吧”餐厅。店里的粥只剩三碗,而且是冷的,米豆腐份量已不足煮两碗,豆浆没有了,油条只剩下一根,配饭的小菜以酸出名,而店主推荐的桐叶巴味道不错。对食品不足,店家并无意再煮或去采买。语气虽祥和,却全无生意人(急于赚钱的殷勤。但谈及苗寨,店主却来了神,从历史到将来,由经济溯及文化,并热忱地推荐我到都罗寨游览。得知我喜欢写文,一再嘱咐我好好宣传她的家乡,让更多的人了解苗寨。交谈中得知这位五十开外的阿姨姓田,是位小学老师。与我到过的一些古城、古村相似,其历史的背影中隐没着一批文化的传承者。店主所为令我起敬,其意诚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,而在于山水之间。
水是苗家人的生命,沱江是凤凰的灵魂。
行至江畔,船工们已在清洗船只,两名姑娘在江中晨泳,江面上不时翻起朵朵水花。一名老翁在不远处清洗蔬菜,江边渐渐出现了人们晨练的身影。
一列岩墩均匀地散落沱江,联接两岸。一个苗家少女挑着担子走上岩墩,以窈窕的身材,轻盈的步子,踩出了跳岩沱江的特有韵律。
栈桥修长,却另有一番景致。人行走栈桥,桥上人遥对水中人,映衬之下愈显空灵。
由跳岩踱过沱江,流淌的江水,浸入我的心底,涤荡我的心灵。
不经意地回首,洗菜的老翁以一种近似不变的姿式,专心致志地清洗每一棵菜。不急不慢,心平气顺,一箕菜被放得整整齐齐,我不尽为之动容: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呀!
江水淌入画里,吊角楼恍悠在江中。
叶叶轻舟顺流而下,拥抱彩虹,遁入梦幻。
无尽的情思洒落江中,伴着心的驿动。
石板路直通古巷,古街喧闹而繁华。
闪亮的银饰琳琅满目,银饰妆扮了苗家,尽显苗家风采。
一双手灵巧地舞动,古朴的草编制品,展示的分明是一种艺术。
姜糖是凤凰的特产,而姜糖的制作更是一场杂技般的表演。一砣姜糖被挂在门口的钩子上,工匠双臂一拉,便扯出了一米多长的糖块。我取出相机,全神贯注地捕捉目标时,有人扯动了我的衣衫,我猛然回首,苗家人正笑盈盈地拿着一段姜糖,友好地递给我品尝。意外的热忱,传递的是会心和快乐。
置身凤凰,神醉于古韵悠悠。与每一个凤凰人的接触,均能感受到一种文化底蕴。而精美绝伦的,精彩绝伦的,还有一处处各显特色的宅屋。
赏不尽的南疆秀色,品不完的古楚遗风,但堪称经典的是沈从文故居。步入幽雅的古四合院,众多的图片资料述说着文人成长的历程。古屋在幽冷中散发着文字的清香,才子那舒坦的文气,更直入我的心里。从沈居出来,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沈从文永恒的微笑。承凤凰山水的滋养,沈从文用生命读解心爱的家乡。文人笔下,那份乡愁、那分乡情,那许乡恋,无不令人魂思梦牵,百般感怀。却不知文人温柔迷人的微笑背后,何来那份的哀婉?
享用了驰名天下的苗家血粑鸭、蕨菜炒腊肉,品味的是一种文化。
在暮色中倾听哗哗水声,回眸中,已有些苍茫。
踏着夜色再游古镇,小城祥和而洁净。一家人品尝小吃,江畔观景,其乐融融。
串串红灯指引我回屋的路,在客栈,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幅幅古城的图片,客栈的主人用心摄就的作品,一张张富有灵性、充满情韵,透出撼人的美。
品味之余,我心中却浮出几许惆怅。
哦,闺中凤凰,我的梦里水乡!
凤凰古城 >>>
|